「一聽到要去看牙,小朋友立刻開始哭鬧、不敢開口……」
這是許多家長帶孩子看牙時常遇到的難題。尤其是當孩子有嚴重蛀牙、需要拔牙或根管治療時,無法配合、不停掙扎,有些孩子甚至會緊張到嘔吐,無法順利進行治療不僅讓家長焦急,牙醫師往往也束手無策。,
幸好,牙科鎮靜技術的出現,為這些害怕看牙的小朋友找到了解方。透過專業麻醉團隊的協助,能讓孩子在放鬆、半沉睡的狀態下,輕鬆完成牙科治療,不再哭鬧、掙扎。
什麼是兒童牙科鎮靜?
牙科鎮靜是由麻醉專科醫師在診所內使用靜脈輸注(TCI)、吸入笑氣 (N₂O) 或口服鎮靜藥物,使患童進入「可自行呼吸、保持心肺功能」的淺度或中度鎮靜狀態。過程中會持續監測血氧、心跳、血壓與二氧化碳濃度(capnography),安全性已獲多國臨床指引肯定。¹
優點:
- 穩定情緒、減少疼痛與不安
- 縮短治療次數,一次完成多顆蛀牙或根管治療
- 提升牙醫師操作視野與品質
這種方式融合了多種傳統輔助技術的優點,不僅能穩定情緒、避免亂動,還能在無壓力的狀態下進行較大範圍的治療。能讓孩子在放鬆愉悅的情緒下進入夢鄉,醒來時,一口蛀牙早已悄悄被治好,過程輕鬆又舒適,也有助於他們未來更勇敢看牙。
兒童牙科鎮靜適用對象
- 2–5 歲幼兒:蛀牙多、難以長時間張口²
- 多顆蛀牙或需根管、牙套:一次完成大範圍治療
- 強烈喉頭反射(易嘔吐)或過度焦慮
- 無法配合照 X 光 或治療流程的孩童
- 懼怕看牙的小朋友
兒童牙科鎮靜流程
- 家長術前準備3
- 術前 2 週避免感冒並通知團隊;若幼童仍在使用尿布請自備替換。
- 提前在手足塗抹乳液並覆蓋保鮮膜,幫助當天局部麻藥吸收,以降低打點滴疼痛。
- 鎮靜當日報到與評估4
- 麻醉醫師與護理師透過變魔術、摺氣球等互動方式舒緩情緒,同時再次檢查病史並完成同意書。
- 導入鎮靜
- 手足敷局部麻藥 30 分鐘 → 口服或鼻噴 midazolam 等鎮靜藥水 → 無痛置入點滴並啟動 TCI 靜脈鎮靜。
- 治療與監測
- 現場配置 1 名麻醉專科醫師+ 1 名麻醉護理師,使用雙線血氧、ETCO₂、喉音等同步監測,設備比照醫學中心開刀房。
- 牙醫師可在穩定視野下一次完成根管、牙套、拔牙等全口治療。
- 甦醒與觀察
- 停藥後 5–10 分鐘甦醒;觀察 30–60 分鐘、生命徵象穩定後即可返家。
- 術後照顧:安全回家,留意孩子的復原狀況5
- 甦醒時間: 大多數孩子會在治療結束後 5–10 分鐘內甦醒,於診所觀察約 1 小時後即可返家休息。
- 飲食建議: 返家後間隔 2 小時再進食,以透明流質或軟質食物為主,避免刺激口腔。
- 正常反應: 術後 3–4 小時內可能出現輕微疲倦、嗜睡或牙齒局部不適,可按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。
- 輕微發燒: 若治療範圍較大,可能有低度發燒,通常服用退燒藥後 1 天內緩解。
- 術後追蹤: 診所隔日主動電話關懷並提供口腔衛教;若有任何不適,可隨時聯繫青品川牙醫診所,即時獲得協助。
安全性與風險
大規模回溯研究顯示,兒童牙科深度鎮定的心肺併發症發生率低於 2%⁶,而多數為暫時性血氧下降,可透過正壓給氧即刻改善。關鍵在於:
- 嚴謹的術前篩檢與 ASA 評分
- 合格麻醉醫師與具備 ACLS/PALS 訓練之團隊
- 完整監測設備(含 capnography)
貼心提醒:若孩童近期有感冒、支氣管炎或發燒,建議延後鎮定治療,以降低呼吸道風險。
常見問答
Q1. 牙科鎮靜與全身麻醉差別?
鎮靜屬 淺/中度,患童可自主呼吸;全身麻醉為深度,需插管維生。鎮靜恢復快、費用低,全身麻醉適用於大手術或 ASA ≥ III。¹
Q2. 會影響智力或生長嗎?
現行藥物在短期、一次性使用的神經毒性證據不足;多數孩子甦醒後 3–4 小時即恢復活力。7
Q3. 可以同時做多顆牙套嗎?
是。鎮定可一次完成複數牙套、根管或抽神經,大幅減少回診次數,家長與孩子都更輕鬆。⁸
青品川牙醫診所 ×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
青品川牙醫診所位於桃園青埔,專精兒童牙科與植牙治療。引進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(Shin-Chen Sedation Team)⁹,由麻醉專科醫師親自進駐,提供術前評估、鎮靜施作與術後照護,全程配備 capnography、心電圖與即時血氧監測。
- 跨科分工: 訢辰團隊專責鎮靜與生命徵象監控,青品川兒童牙科醫師專注治療,彼此默契協作。
- 豐富案例: 青品川已累積多起兒童靜脈/笑氣鎮靜治療經驗。
- 家長高度滿意: 多數家長回饋孩子在治療過程中感到舒適且放心。
- 友善環境: 設置兒童專用診間,家長可隔著玻璃墻陪同。
想進一步了解或預約牙科鎮靜,歡迎撥打青品川牙醫診所專線 (03) 287-6662專業諮詢。
結語
若您的孩子因恐懼而無法順利看牙,牙科鎮靜提供安全、舒適且高效率的治療選擇。在專業麻醉團隊與兒童牙科醫師的合作下,讓孩子輕鬆建立正向的看牙經驗,守護自信笑容。
參考文獻
-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;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.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Before, During, and After Sedation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. 2019 修訂版.
-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.《兒童鎮靜牙科》網頁,2025。
-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.《兒童鎮靜前準備事項》網頁,2025。
-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.《兒童鎮靜操作內容》網頁,2025。
- 訢辰麻醉鎮靜團隊.《兒童鎮靜後注意事項》網頁,2025。
- Cho SY, et al. “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Cardiac and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Dental Treatment with Deep Sedation.” J Clin Pediatr Dent. 2024.
- AAPD. Sedation and General Anesthesia Safety Toolkit. 2024–2025 版.
- Park JH, et al. “Trends of Conscious Sedation in Pediatric Dentistry Over 11 Years.” Int J Paediatr Dent. 2023.
- 今周刊.《讓孩子安心、家長放心!訢辰麻醉團隊耕耘12年,打造全台兒童信任的鎮靜麻醉品牌》2025-05-19。